首页

日本脚女王

时间:2025-05-23 23:58:37 作者:李强致电祝贺黄循财连任新加坡总理 浏览量:49902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建设者,也需要传道授业者;需要建工厂、立项目,也需要送技术、促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十年间,一批批优秀的中国工程师走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边干一边教,带动相关国家的劳动者成长为熟练工人和工程师。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3位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授人以渔”的人,听他们讲述和洋徒弟们的故事。

  雷彪:桃李遍非洲的中国“老师傅”

  “非洲徒弟求知若渴的眼睛令人难忘”

  1984年出生的雷彪,是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不到40岁的他,在非洲徒弟们眼中,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娴熟的“老师傅”。

  2012年农历大年初五,29岁的雷彪从大雪纷飞的内蒙古来到肯尼亚,参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际)肯尼亚职教项目。

  7个人的师资培训团队,有人教机械加工,有人教电工电子,大家在万里之遥的非洲过了个特别的元宵节。

  初到非洲,需要慢慢适应。十年前的肯尼亚,除了首都内罗毕,各职业院校大多位于偏远落后的地区。“水土不服,就吃从国内带来的挂面。有时还要半夜爬起来捉老鼠。”雷彪回忆。

  教学相长。让中国师傅充满干劲的,是非洲徒弟对艰苦求学路的甘之如饴。

  “能吃苦”是雷彪对洋徒弟的第一印象:晨光熹微,就齐齐整整坐进课堂;实操车间里,一摸着机床就不愿离开;早过了放学时间,才一个个走出校门、钻进夜色……“他们学起东西来,就像永远吸不满水的海绵。”雷彪说。

  对于入学阶段已经过优中选优、层层筛选的洋徒弟,雷彪深知,他们将成为所在国相关技能培训领域的主力军。随着教学深入,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令雷彪备受震撼:“我忘不了课堂上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最让雷彪难忘的,是一群来自科特迪瓦的学生。刚接触法语区学生,中国老师不会法语,教学又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语言障碍让老师们犯难。

  徒弟们这边,语言障碍却仿佛不存在。语言沟通费事,就打手势交流;知识一次没弄懂,就再问一次;机器一遍没用明白,就再操作一次……抢着机床练实操、追着老师问问题,靠着这股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再加上翻译人员的帮助,法语区学生照样取得了优异成绩。

  8次赴非任教、600余名非洲师资学员顺利“出师”、为当地企业完成多项技术服务……这是“老师傅”雷彪的业绩单。

  徒弟们从接过图纸“两眼一抹黑”到能够独立完成订单,参与加工的零配件从简易走向复杂;实操车间的教学设备,从光洁崭新变为饱经沧桑,将大量新学员锻造成熟练工……雷彪为徒弟的成长而欣慰,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的巨大发展而振奋。

  如今的雷彪,桃李遍非洲:有的站上讲台,成为非洲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新鲜血液;有的走工地、下车间,成为在非中资企业的熟练工人;有的回到家乡,靠一身本领办厂致富,开上了小轿车……

  “师资学员回到各自国家、走上教学岗位后,还会教出更多学员。中国师傅离开后,留下的是徒弟,还有徒弟的徒弟……每个人都为非洲职业教育尽一份力,这片大陆的面貌会彻底改变。”雷彪说。

  赵磊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的“大管家”

  “希望职赛覆盖非洲所有国家”

  从非洲飞回北京不久,还在倒时差的赵磊磊在办公室迎接记者到来。

  万里归国,体验早已不新鲜。2012年初次踏足非洲大陆时,29岁的赵磊磊家中有一对5月龄的双胞胎女儿。次年,皮肤黝黑、风尘仆仆的他推开家门,满地跑的女儿不识父亲,“不让抱,抱起哪个都可劲儿哭”。

  作为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ATC)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项目四部部门总经理赵磊磊驻外多年,10年间有5个春节在肯尼亚度过,“今年孩子十一岁了,我陪在她们身边的时间却只有两年”。

  初到肯尼亚职教项目工作,一个问题困扰赵磊磊:推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除了送设备、建学校,还能干什么?

  赵磊磊想起了在国内接触过地方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为什么不把这样的比赛搬到非洲来呢?”

  说干就干!参考国内模式,赵磊磊和项目组同事们忙了起来。2014年6月,第一届ATC正式举办,比赛内容为传统机械加工项目。

  问题也来了。参赛者技能水平较低,但又不能过度降低难度,怎么办?组织者想出应对办法:先培训、后比赛!

  培训时间紧,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选手们都铆足一股劲儿。“有位选手外出购物时遭遇意外,受了伤,简单包扎后仍坚持带伤受训、参赛,让所有人暗暗赞叹。”赵磊磊说。

  筛出好种子,怎样培育成长的土壤?组织者设计了奖励机制:

  给予优胜团队订单奖励——中航国际与国内下游工厂达成协议,为这些团队提供配件加工合同。赵磊磊坦言,由于所在国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当地选手的订单产品加工成本远高于国内,但由于质量尚能过关、中方补贴成本,能够实现学校创收、学员增收。

  给予优胜个人留学机会——最优秀的获奖者,可以获得资助、到中国进一步学习职业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后,选手们还获得结业证书,为他们寻找用武之地提供了“敲门砖”。“我见证了许多非洲人通过ATC改变了命运。”赵磊磊说。

  十载春秋,ATC与“一带一路”共成长:覆盖非洲10个国家,让非洲年轻人有机会学习普通机械加工、数控机械加工、AP编程、木工、钢筋工和混凝土工技能等,提升就业技能。“今年ATC,有优胜选手成为世界技能大赛肯尼亚国家队候选人,这是ATC史上头一遭!”赵磊磊难掩自豪。

  赵磊磊至今记得办赛中的喜怒哀乐:“最难过的,莫过于作为裁判宣布比赛终止、看到进度落后选手满脸的遗憾。欢乐的时刻则多得多:闭幕式上,选手们把指导老师举起、抛向空中;给安装调试设备的中国工程师送行,当地官员、居民、工人举办派对,大家吹拉弹唱、品尝烤肉……”

  “希望有一天,ATC可以覆盖非洲所有国家。”赵磊磊说。

  石玥:改变非洲职校面貌的“工程师”

  “中国师傅搞培训,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皮卡车颠簸在稀树草原,从猴面包树下驶过”“砍刀开路、穿越灌木……”这是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职业教育部副总经理石玥描绘的非洲大陆。

  从萨赫勒地带的塞内加尔,到西非海岸的贝宁,再到雨林密布的加蓬,常年奔波在非洲各国职教项目之间的石玥,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耳熟能详。

  采买设备、编订教材、物色教员、招收学员……在非洲各国职教项目上,石玥一做就是8年,每年都要在非洲待上小半年。

  在加纳,升级改造23所职校;在加蓬、科特迪瓦和乌干达新建12所职校;升级改造154所肯尼亚职校,覆盖该国全部47个郡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航国际已在非洲10国新建或升级180余所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培训2万余名师生。2014年入职的石玥,第一项工作就是购置培训和比赛所用的刀具、量具。

  一些学校需要升级改造,更多的则是从无到有。

  “非洲许多国家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现场勘查是项苦差事。”给校区选址,石玥总在奔波:在超50摄氏度的酷暑中行车、在雨后的烂泥路艰难跋涉,都是家常便饭。

  复杂的气候、地形条件下,校舍建设难度不小。在热带,砂质土壤难以筑基;在沙漠边缘,气候炎热又缺乏水源……加蓬职教项目让蒂尔港校区选址则位于一片水深没膝的沼泽地:抽水、填平需要大量的土方,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大,但中方施工人员依然让校区如期建成。

  校舍建起来,软硬件也要跟上;理论学会了,还要操练起来。“产学结合是最大的难题,咱们搞培训,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石玥说。

  为了让学生们“出校门、进厂门”,辅助当地职校运营管理的中方工作人员使出全力:学生多、教具少,就从国内运来大量贴近产业实际的一线设备;师资跟不上,就拓展合作资源、从国内一流职校请来资深教师……

  谁是真正的“授人以渔”,非洲百姓心里有杆秤。

  “我们的项目到哪儿,哪儿的民众就强烈要求一期干完干二期、二期干完干三期。”石玥说。

  与非洲相关的记忆则是金色的。簇拥着中方教师和工人,村民们载歌载舞,表达谢意。“他们眼神里的光让我感觉到:在非洲搞培训,用教育改变当地人的命运,是最有幸福感、价值感的事情。”石玥深有感触。

  汪文正(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汪文正

汪文正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韩国核心矿物需求呈激增趋势

4月30日,四川遂宁,远眺正在建设中的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当日,四川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铁(简称“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建设工地主塔和架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无人机照片)

中网首秀告负,没有教练的郑钦文把这当成历练

报道称,迄今为止只有6名遇难者身份被公开确认。在受影响地区至少有2200栋建筑被摧毁,另外500栋建筑受损,共计损失达60亿美元。

【两会30秒】张凯丽谈影视剧“出海”:希望更多中国影视作品被国外观众喜爱

蒙特罗说,尊重文化就是通过尊重他人来寻求理解,了解他人意味着了解自己、丰富自己。他很高兴看到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西班牙语感兴趣。据塞万提斯学院统计,在中国学习西班牙语的学生数量已经达到6万,其中在高校学习的学生数量约为2.5万。蒙特罗表示,中西两国政府都积极支持在上海建立第二所塞万提斯学院,这将极大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蒙特罗用一个数据说明互相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当语言为人所知时,投资和商业交易会增加4%至7%……在达成经济交易时,如果双方相互信任,那么利益就会成倍增加。”蒙特罗认为,西班牙语在中国被更多人学习,有利于中国与西班牙以及与拉丁美洲关系的发展。

南海热带低压生成 或将携风裹雨影响广东

“刷到一篇美食博主分享的‘燕麦滚元宵’教程笔记,感觉很香很好吃,迫不及待就试了”,喜爱烘焙的张女士热衷于“尝鲜”,“我用空气炸锅做的,每一口都外酥内软,打包了一些打算带给同事一起分享。”

明年将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加工作的李宝聚,曾在田间地头和村部会议室里讲过课,后来纸媒发达,他就改用杂志专栏讲解种植知识。2015年微信普及,李宝聚开始在“蔬菜卫士”公众号上写科普文章,一周一篇,在多位蔬菜专家的协作下,如今已经发布了1850篇文章。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